為深化臺灣與印尼在循環經濟的合作,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灣印尼海外科研中心(TI-STIC)」於 8 月 21 日在印尼泗水理工大學(ITS)舉辦「低碳營建論壇(Low Carbon Construction)」。此次論壇為臺灣與印尼國際應用研究合作的第三屆論壇,延續前兩屆針對電子廢棄物與廢塑膠管理的討論,進一步聚焦建築及營建產業的減碳策略與創新技術,吸引兩國產官學界代表踴躍參與。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灣印尼海外科研中心(TI-STIC)」於8月21日在印尼泗水理工大學(ITS)舉辦「低碳營建論壇(Low Carbon Construction)」,聚焦建築及營建產業的減碳策略與創新技術,吸引兩國產官學界代表踴躍參與。
根據聯合國資料,建築及營建業是全球主要溫室氣體排放來源,約占總排放量的 37%。除了建築物使用階段的暖氣、冷氣與照明外,營建原料如水泥、鋼鐵與鋁的生產過程均產生大量碳足跡。因此,低碳建築已成為全球永續發展的重要方向,必須透過提升能源效率、降低施工過程碳排放,以及推廣環境友善建材等方式,減少整體產業對環境的衝擊。
印尼泗水理工大學副校長Agus Muhammad Hatta博士指出,本次論壇主題與印尼「2060 淨零排放」政策方向一致,印尼政府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與節能技術,特別著重太陽能在公私部門建築的應用。他強調,低碳建築的推動必須仰賴學界、產業及政府三方合作,才能確保政策落實並加速永續轉型。
本次論壇邀請臺灣及印尼建築營建產業及學界代表分享創新技術,臺灣瀝青供應廠商金和泰實業公司董事長湯博宇介紹運用再生料與骨材的室溫冷拌(Cold Mix)綠色低碳瀝青,此技術為全球首創並取得國際專利,不僅能有效節能減碳,也展現在營建產業推動循環經濟的應用潛力。臺灣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CLSM)供應商皓勝工業公司副總經理簡瑞村則分享公司在廢棄物再利用技術上的品質控管經驗,突顯循環經濟在建材產業的具體成效。
金和泰實業公司董事長湯博宇分享具國際專利之綠色低碳瀝青。
印尼公共工程部建築工程與環境衛生司長Kuswara, S.T., M.A.以「印尼住宅基礎建設之政策與法規發展」為題發表專題演講,說明印尼在住宅與基礎建設推動上的最新政策方向與制度規劃,呼應低碳永續發展的國際趨勢。
印尼學者同樣提出創新研究,佩特拉基督教大學(Petra Christian University)土木系教授Antoni分享「自膠凝煤灰低碳混凝土技術」,展現副產物資源化的應用前景。泗水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Asdam Tambusay則發表「鹼活化混凝土於結構應用的進展」,研究顯示該材料在剛度、強度與破裂模式上與傳統水泥混凝土相當,卻能減少高達75% 的隱含碳排放,顯示作為新世代低碳建材的潛力。
此外,財團法人臺灣營建研究院助理工程師林信宏也介紹資源廢棄物再利用的成功案例,呼應循環利用的重要性。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技士李逢茹則以「臺灣無機資源循環政策與經驗」為題,指出臺灣每年產生約 1,700 萬噸無機資源,主要作為再生骨材應用於土木工程、建築及港區回填,她同時也提出三大挑戰:減少掩埋量、推動再生骨材取代天然骨材,以及建立分級應用機制,而臺灣目標在2030年前將無機再生骨材利用率提升至88%,並透過修訂施工標準、建立認證與溯源制度,進一步推動循環經濟與碳減量。
除了業界的應用案例,臺科大營建系教授廖敏志從學界角度探討「低碳道路材料與平衡配比設計」,深入分析低碳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凸顯其在永續營建與減碳策略中的關鍵價值;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副院長陳介豪介紹「智慧營建與減碳」,透過人工智慧強化鋼構件製程與智慧塗裝系統,提升效率並降低排放;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蘇育民則展示「低碳低彈性模數混凝土鋪面」研究,這些相關議題皆引發與會者熱烈討論,顯示低碳營建已成為臺印兩國產學研共同關注的焦點。
臺科大營建系教授廖敏志從學界角度探討「低碳道路材料與平衡配比設計」,深入分析低碳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凸顯其在永續營建與減碳策略中的關鍵價值。
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副院長陳介豪介紹「智慧營建與減碳」,透過人工智慧強化鋼構件製程與智慧塗裝系統,提升效率並降低排放。
臺灣印尼海外科研中心自2021年由國科會補助設置,由臺科大、韋地雅曼達拉天主教大學(UKWMS)及泗水理工大學(ITS)共同組成,長期專注於循環經濟與廢棄物再利用領域的研究與應用。本論壇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括目標 9「永續工業」、目標 11「永續城鄉」及目標 13「氣候行動」,不僅深化臺印雙方的產學研交流,更展現跨國合作在推動低碳建築與綠色轉型上的具體成果。
透過此次論壇,臺科大攜手印尼夥伴展現臺灣在科研與產業上的創新能量,以及印尼在政策推動上的決心,共同打造低碳營建新典範,為亞太地區的綠色永續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新聞刊登:
風傳媒,https://www.storm.mg/article/11064768
YAHOO新聞,https://reurl.cc/yAlgWO
中央社平台,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411237
PCHOME新聞,https://news.pchome.com.tw/living/cna/20250903/index-17568647970184918009.html
蕃新聞,https://n.yam.com/Article/20250903767220
MSN新聞,https://reurl.cc/2Qvg7O
台灣新生報,https://www.tssdnews.com.tw/?FID=46&CID=826128
YAHOO新聞,https://reurl.cc/oYqdmj
發布日期: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