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台科大舉辦跨校機械專題競賽 打造自動取貨系統、自走車、機械手臂定位」媒體報導

打造自動取貨系統、機械手臂定位 台科大辦機械競賽總獎金達15萬

 


台科大機械系學生(右起)吳宗霖、曾彥菱、賴似蓉設計自動化取貨系統。(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ETtoday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台灣科技大學今(20日)舉辦跨校機械與機電工程專題競賽,來自台科大、台師、北科大、海洋大學、中原大學,共5所學校29組學生團隊參賽,分別打造超商自動取貨系統、具視覺辨識能力的自走車、機械手臂等各式作品,競賽總獎金達15萬元台幣。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透過舉辦專題競賽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從零到有動手打造專題作品,不論是設計機器人或各式各樣的自動化系統,同學們需要應用軟體程式、機構電路、影像處理等跨領域專業技術,藉此提升實作技術能力與產業接軌,學生們也可互相觀摩學習,拉近與他校同學的情誼。

 


台科大今舉辦跨校機械與機電工程專題競賽,共5所學校29組學生及外籍生團隊參賽。(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台科大與台師大自2016年起共同規畫「北區二校機械(電)工程學系專題製作競賽」,今年由台科大主辦,參賽學生也擴增為五所大專院校,參賽者需自行設計與機械或機電工程領域相關的作品,以創新性、整合性、實用性及團隊合作精神評選出前三名及佳作,第一名隊伍將可獲三萬元獎金。

 

台科大機械系主任陳明志表示,專題競賽重視學生的創意、機械與資訊科技的跨領域整合能力,專題製作不像課堂考試有標準答案,學生們必須在學習理論研究與實作的過程中摸索學習,參與競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及簡報能力。

 


台科大機械系學生(左起)戴昕楷、周庚緯、高瑋澤設計搭載相機鏡頭的機械手臂,讓械手臂動作更精準。(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台科大機械系團隊應用人臉辨識技術與機械手臂,建設一套資料庫系統,透過照相機辨識人臉五官輪廓,能夠自動辨識顧客身分,並與機械手臂連線自動夾取指定貨物,全程不需人力參與。參與製作的機械系學生吳宗霖表示,超商取貨有時候需要等待店員找包裹,會花比較多時間,因此團隊希望打造相關系統改善這個問題。當機器透過紅外線感測有人靠近時,便會啟動照相機辨識,系統比對確認身分後會將訊息傳給機械手臂,由機械手臂夾取貨物,從確認顧客身分到拿貨全自動。

 

為了提升自走車獨立執行任務的能力,另一組台科大團隊打造具有視覺辨識、能夠自動定位的全向輪自走車。透過計算輪子轉角,車子可以知道自己正往什麼方向移動、移動了多遠距離,除此之外,利用車上裝設的景深相機,能夠感測周遭環境,經過精密的計算與比對後讓自走車自行定位,提升車子的自主性及移動力。

 


台科大機械系學生石耘碩(左)、張晁銘(右)打造具有視覺辨識、能夠自動定位的全向輪自走車。(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主要負責自走車軟體與無線通信的台科大機械系大四石耘碩表示,原本對程式不是很熟悉,投入很多時間研讀技術性文檔,經過這次專題製作,除了寫程式能力有很大的進步,也對微控制器、機器人開源系統應用有更多認識。目標做出可以獨立執行任務的自走車,代替人們進入過於危險或狹小的空間執行任務。

 

另一組學生團隊設計搭載相機鏡頭的機械手臂,將鏡頭直接設置在機械手臂上,讓機械手臂隨時掌握物件的位置,動作更精準,整體機動性更高。

 

負責影像處理的台科大機械系學生戴昕楷表示,專題成果可以運用在生產電路板等體積較小的產線中,透過鏡頭捕捉物件影像,強化機械手臂動作的精準度。戴昕楷說,以前對影像處理技術不熟悉,參與專題製作是給自己的挑戰,過程中也學到很多。

 


人臉辨識配合機械手臂 科大生要讓超商取貨更快

 

2019-12-21 14:25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便利商店服務漸趨多元,各大超商陸續引入新科技提高店員效率。台科大舉辦跨校機械競賽專題,台科大機械系的學生設計一套加快取貨流程的資料庫系統,從照相機辨識顧客五官輪廓,再結合機械手臂夾取指定貨物,全程不需人力參與,獲評審肯定。

 

台科大昨天舉辦跨校機械與機電工程專題競賽,參賽學生來自台科大、台師大、北科大、海洋大學、中原大學,共五校29組學生團隊參賽,打造超商自動取貨系統、具視覺辨識能力的自走車、機械手臂等各式作品,競賽總獎金達15萬元。

 

製作便利商店資料庫的台科大機械系大四學生吳宗霖說,超商取貨要等店員找包裹,花比較多時間,他們希望打造相關系統來改善。當機器紅外線感測人靠近時,會啟動照相機辨識。系統比對確認身分,然後把訊息傳給機械手臂,由機械手臂夾取貨物。

 

他說,這個作品雖只是原型,還有調整空間,希望未來真的能縮短取貨時間,替商店節省更多人力。

 

另一組台科大團隊設計有相機鏡頭的機械手臂,幫助機械手臂隨時掌握物件位置,不但動作更精準,機動性也提高。團隊成員戴昕楷表示,這項成果能用在生產電路板等體積較小的產線中,透過鏡頭捕捉物件影像,強化機械手臂動作精準度。

 

台科大機械系主任陳明志表示,專題競賽重視學生的創意、機械與資訊科技的跨領域整合能力。專題製作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們要在學習理論研究與實作的過程中摸索。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專題競賽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從零到有動手打造專題作品。參賽同學要應用軟體程式、機構電路、影像處理等跨領域專業技術,從中提升實作技術能力,與產業接軌。學生們也可互相觀摩學習,拉近與他校同學的情誼。

 


台科大機械系學生(右起)吳宗霖、曾彥菱、賴似蓉設計自動化取貨系統。圖/台科大提供

 


台科大舉辦跨校機械專題競賽 全國29組大學生參賽

 

14:58 2019/12/20

 

旺報 李侑珊

 


台科大機械系學生石耘碩(左)、張晁銘(右)打造具有視覺辨識、能夠自動定位的全向輪自走車。(台科大提供/李侑珊台北傳真)

 

台科大今(20)日舉辦跨校機械與機電工程專題競賽,來自台科大、台師大、北科大、海洋大學、中原大學,共5所學校29組學生團隊參賽,分別打造超商自動取貨系統、具視覺辨識能力的自走車、機械手臂等各式作品,競賽總獎金達15萬元台幣。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透過舉辦專題競賽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從零到有動手打造專題作品,不論是設計機器人或各式各樣的自動化系統,同學們需要應用軟體程式、機構電路、影像處理等跨領域專業技術,藉此提升實作技術能力與產業接軌,學生們也可互相觀摩學習,拉近與他校同學的情誼。

 

台科大與台師大自2016年起共同規畫「北區二校機械(電)工程學系專題製作競賽」,今年由台科大主辦,參賽學生也擴增為五所大專院校,參賽者需自行設計與機械或機電工程領域相關的作品,以創新性、整合性、實用性及團隊合作精神評選出前三名及佳作,第一名隊伍將可獲三萬元獎金。

 

台科大機械系主任陳明志表示,專題競賽重視學生的創意、機械與資訊科技的跨領域整合能力,專題製作不像課堂考試有標準答案,學生們必須在學習理論研究與實作的過程中摸索學習,參與競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及簡報能力。

 

超商自動化取貨系統讓取貨更快速!台科大機械系團隊應用人臉辨識技術與機械手臂,建設一套資料庫系統,透過照相機辨識人臉五官輪廓,能夠自動辨識顧客身分,並與機械手臂連線自動夾取指定貨物,全程不需人力參與。

 

參與製作的台科大機械系大四學生吳宗霖表示,超商取貨有時候需要等待店員找包裹,會花比較多時間,因此團隊希望打造相關系統改善這個問題。當機器透過紅外線感測有人靠近時,便會啟動照相機辨識,系統比對確認身分後會將訊息傳給機械手臂,由機械手臂夾取貨物,從確認顧客身分到拿貨全自動。吳宗霖表示,雖然現在作品只是原型,還有調整的空間,期望未來能縮短取貨時間,也替商店節省更多人力。

 

為了提升自走車獨立執行任務的能力,另一組台科大團隊打造具有視覺辨識、能夠自動定位的全向輪自走車。透過計算輪子轉角,車子可以知道自己正往什麼方向移動、移動了多遠距離,除此之外,利用車上裝設的景深相機,能夠感測周遭環境,經過精密的計算與比對後讓自走車自行定位,提升車子的自主性及移動力。

 

主要負責自走車軟體與無線通信的台科大機械系大四石耘碩表示,原本對程式不是很熟悉,投入很多時間研讀技術性文檔,經過這次專題製作,除了寫程式能力有很大的進步,也對微控制器、機器人開源系統應用有更多認識。目標做出可以獨立執行任務的自走車,代替人們進入過於危險或狹小的空間執行任務。

 

機械手臂有了「眼睛」動作更精準!台科大學生團隊設計搭載相機鏡頭的機械手臂,將鏡頭直接設置在機械手臂上,讓機械手臂隨時掌握物件的位置,動作更精準,整體機動性更高。

 

負責影像處理的台科大機械系學生戴昕楷表示,專題成果可以運用在生產電路板等體積較小的產線中,透過鏡頭捕捉物件影像,強化機械手臂動作的精準度。戴昕楷說,以前對影像處理技術不熟悉,參與專題製作是給自己的挑戰,過程中也學到很多。
(旺報 )

 


節省超商人力 臺科大造自動系統

 

2019/12/21

 

國語日報 沈育如/臺北報導

 

 臺灣科技大學昨天舉辦跨校機械與機電工程專題競賽,有來自臺科大、臺灣師範大學、臺北科大、臺灣海洋大學、中原大學五校二十九組學生團隊參賽,打造超商自動取貨系統、具視覺辨識能力自走車、機械手臂等作品。

 

 臺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希望專題競賽能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動手打造作品,不論是設計機器人、各式各樣自動化系統,同學都需要應用軟體、機構電路、影像處理等跨域技術,可以提升實作技術能力接軌產業,學生比賽時也能互相觀摩學習。

 

 參賽的臺科大機械系團隊,應用人臉辨識技術與機械手臂,建立資料庫,透過照相機辨識人臉輪廓來辨認顧客身分,透過機械手臂連線自動夾取指定貨物,讓超商不需人力參與。

 

 參與製作的學生吳宗霖表示,希望這項作品未來能縮短超商取貨時間,省下人力成本。

 


人臉辨識結合超商取貨 台科大創意獲獎

 


台科大機械系學生(右起)吳宗霖、曾彥菱、賴似蓉設計自動化取貨系統。(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更新: 2019-12-20 5:14 PM

 

【大紀元2019年1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網路購物大大節省沒時間逛街購物的困擾,前往在超商取貨時,常看到超商店員必須在大批貨物中不斷翻找,甚至影響其他顧客結帳時間。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系大四學生吳宗霖表示,研究團隊用人臉辨識技術與機械手臂,建設一套資料庫系統,透過照相機辨識人臉五官輪廓,能夠自動辨識顧客身分,並與機械手臂連線自動夾取指定貨物,全程不需人力參與,可大大節省查找貨物的時間。

 

台科大20日舉辦跨校機械與機電工程專題競賽,來自台科大、台師大、北科大、海洋大學、中原大學5所學校學生團隊參賽,分別打造超商自動取貨系統、具視覺辨識能力的自走車、機械手臂等各式作品,競賽總獎金達15萬元台幣。

 

台科大與台師大自2016年起共同規畫「北區二校機械(電)工程學系專題製作競賽」,今年由台科大主辦,參賽學生也擴增為五所大專院校29組學生團隊參賽,以創新性、整合性、實用性及團隊合作精神的標準,評選出前三名及佳作,第一名隊伍將可獲3萬元獎金。

 


台科大舉辦跨校機械與機電工程專題競賽,共5所學校29組學生及外籍生團隊參賽。(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不用大海撈貨 縮短取貨時間

 

吳宗霖表示,超商取貨有時候需要等待店員找包裹,會花比較多時間,因此團隊希望打造相關系統改善這個問題。當機器透過紅外線感測有人靠近時,便會啟動照相機辨識,系統比對確認身分後會將訊息傳給機械手臂,由機械手臂夾取貨物,從確認顧客身分到拿貨全自動。他說,雖然現在作品只是原型,還有調整的空間,期望未來能縮短取貨時間,也替商店節省更多人力。

 

自走車狹小空間執勤 避人員傷亡

 

此外,為解決人們進入過於危險或狹小的空間執行任務的問題。另一組台科大團隊打造具有視覺辨識、能夠自動定位的全向輪自走車。 主要負責自走車軟體與無線通信的台科大機械系大四生石耘碩表示,為了提升自走車獨立執行任務的能力,這項發明透過計算輪子轉角,車子可以知道自己正往什麼方向移動、移動了多遠距離。

 


台科大機械系學生石耘碩(左)、張晁銘(右)打造具有視覺辨識、能夠自動定位的全向輪自走車。(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除此之外,利用車上裝設的景深相機,能夠感測周遭環境,經過精密的計算與比對後讓自走車自行定位,提升車子的自主性及移動力。他提到,原本對程式不是很熟悉,投入很多時間研讀技術性文檔,經過這次專題製作,除了寫程式能力有很大的進步,也對微控制器、機器人開源系統應用有更多認識。

 

機械手臂結合相機 生產線準確度高

 

台科大機械系學生戴昕楷則介紹一項搭載「相機鏡頭」的機械手臂,這個設計讓機械手臂就像有了雙「眼睛」一般,讓機械手臂隨時掌握物件的位置。他說,成果可以運用在生產電路板等體積較小的產線中,透過鏡頭捕捉物件影像,強化機械手臂動作的精準度。戴昕楷談到,以前對影像處理技術不熟悉,參與專題製作是給自己的挑戰,過程中也學到很多。

 


台科大機械系學生(左起)戴昕楷、周庚緯、高瑋澤設計搭載相機鏡頭的機械手臂,讓機械手臂動作更精準。(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透過舉辦專題競賽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從零到有動手打造專題作品,不論是設計機器人或各式各樣的自動化系統,同學們需要應用軟體程式、機構電路、影像處理等跨領域專業技術,藉此提升實作技術能力與產業接軌,學生們也可互相觀摩學習,拉近與他校同學的情誼。

 

台科大機械系主任陳明志認為,專題競賽重視學生的創意、機械與資訊科技的跨領域整合能力,專題製作不像課堂考試有標準答案,學生們必須在學習理論研究與實作的過程中摸索學習,參與競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及簡報能力。

 

責任編輯:林岑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