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電子系團隊 勇奪IEEE未來能源國際競賽首獎 獲一萬美金獎金」媒體報導
未來能源國際賽 台科大奪冠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5-07-22 08:13:47
獲美國能源競賽首獎的台科大團隊,左起依序為王丁民、林宛儒、林官緯、陳明正、林信翰、李育臣及謝昕哲。 記者陳智華/攝影
台科大電力電子技術研發中心團隊13日到15日參加美國「IEEE未來能源國際競賽」,製作電動車高效率無線充電系統,充電效率較現行產品更佳,打敗大陸浙江大學、日本大阪工業大學等多國8校奪冠,獲1萬美元獎金。
「IEEE未來能源國際競賽」由美國國家能源局主導,2001年起每2年舉辦一次,2003年擴大舉辦為世界性學生競賽,由大學生組隊參賽。台科大2年前也拿到首獎,連續2年第一名。
台科大表示,競賽著重現場實測、團隊合作及創新想法。初選到決賽長達1年半,入圍隊伍3月先到美國簡報進度,本月13日到15日在密西根大學校區比賽。
台科大團隊包括陳明正、謝昕哲、徐永隆、王丁民、陳愷德、李育臣、林官緯、林信翰及林宛儒,是電子系或電子所學生,從升大四到博三生都有。
團隊指出,韓國及以色列等國已開始使用電動車,充電系統非常重要。比賽時,有4隊成品無法通電,另4隊則無法達到要求的充電效能;台科大成品除最輕,充電效能也最高,且較現在產品高出5%到10%。
博士班3年級的陳明正2年前也到美國參加這項比賽,團隊得首獎,讓他對電子領域更有興趣;雖然美國普渡大學當場邀請他到該校讀研究所,他決定留在台科大深造,直接跳過碩士讀博士。他表示,為了這次比賽,團隊花1年研究如何改進體積、重量和充電效能,「甚至做夢都在接線,」林信翰也說,比賽前心繫作品,也曾覺得「被電醒」。
謝昕哲說,比賽拿到冠軍後,「對自己能力更有信心」。
台科大充電系統 國際賽拿冠
自由時報/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2015-07-22
台灣之光!台灣科技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發中心學生團隊,日前赴美參加「IEEE未來能源國際競賽」,在1個半小時內完成優異的無線充電系統。團隊成員、博士生陳明正表示,致勝關鍵在於「做到比競賽要求還要高的作品」,團隊歷經1年研發,不僅可穩定送電,還多設計了「定電流」、「定電壓」功能,讓整體系統能更安全、穩定地充電,評審因而加分,最終打敗中國、德國、美國、巴西、日本、韓國等國名校隊伍,拿下首獎並奪得獎金一萬元美金,未來將有機會申請專利與量產。
台灣科技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發中心學生團隊參加美國「IEEE未來能源國際競賽」,設計無線充電系統,需在一個半小時內完成充電器作品測試,最後以優異成績拿下首獎奪得1萬美金。(台科大提供)
台科大奪IEEE國際競賽首獎 獎金1萬美金
中國時報/洪欣慈/2015年07月21日 15:52
參與競賽學生須在1個半小時內完成充電器作品測試。(台科大提供)
台科大團隊首獎作品。(台科大提供)
台灣科技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發中心學生團隊日前參加美國「IEEE未來能源國際競賽」,獲得首獎並得到1萬元美金,打敗來自大陸、德國、美國、巴西、日本、韓國等國的名校隊伍,為台灣爭光。
「IEEE未來能源國際競賽」(IFEC)自2001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國際性學生團體實作競賽。台科大電力電子技術研發中心學生團隊陳明正、謝昕哲、徐永隆、王丁民、陳愷德、李育臣、林官緯、林信翰、林宛儒等9人,入圍今年指定項目之一「電動車及其他裝置應用之高效率無線充電系統」決賽,最後擊敗其他8名對手,獲得首獎。
參賽學生台科大電子所學生陳明正表示,團隊花了1年時間,歷經多次嘗試,設計出較現行無線充電系統效率更高、耗能更少的裝置,耗能可以比一般無線充電系統減少5到10%,順利達到比賽充電效率9成以上要求,同時團隊還做出競賽要求以外項目,不只定電流還定電壓,系統測試穩定,成為致勝關鍵。
台科大電資學士班大二生林宛儒說,國際競賽中各國隊伍會在休息時間相互交流、請益,跟在國內比賽時的經驗很不一樣,讓她印象深刻;陳明正說,獎金部分將作為實驗公基金,團隊並已申請科技部計畫,未來將繼續發展相關裝置。(中時即時)
台科大奪未來能源賽首獎 獎金1萬美元
蘋果日報/蔡永彬/台北報導/2015年07月21日12:22
台灣科技大學學生團隊參與「IEEE未來能源國際競賽」。台科大提供
今年7月13至15日,台灣科技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發中心學生團隊到美國密西根大學迪爾本(Dearborn)校區參加「IEEE未來能源國際競賽」(International Future Energy Challenge,IFEC),以穩定的無線充電系統獲得首獎及1萬美元獎金。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前年台科大就曾以「太陽能高效率微型變流器」獲首獎,是台灣學生首次奪冠,今年再度奪冠。
IFEC由美國國家能源局主辦,每2年一次,2003年起擴大為世界性學生競賽。台科大今年打敗來自中國、德國、美國、巴西、日本、韓國等學校隊伍。台科大電子工程研究所博士生陳明正表示,今年IFEC競賽主題有2個,他們參加「電動車及其他裝置應用之高效率無線充電系統」,入圍決賽團隊有中國浙江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迪爾本分校、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日本大阪工業大學等共9校。
陳明正認為,他們的致勝關鍵在於「做到比競賽要求還要高的作品」,他說,競賽要求充電效率需達9成以上的定電流充電器,有很多評鑑項目,他們的無線充電系統很穩定,獎金將捐一些給實驗室,其他由9位參賽學生平分。
台灣科技大學學生團隊參與「未來能源國際競賽」首獎作品。台科大提供
Taiwanese students win 1st prize in 2015 IEEE future energy challenge
2015/07/21 17:24:16
(Photo courtesy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pei, July 21 (CNA) A team of nine students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n first prize and a cash award of US$10,000 at the IEEE 2015 International Future Energy Challenge (IFEC), the university announced Tuesday.
The team made it to the IFEC's final competition for Topic A: "High-efficiency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for Electric Vehicle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Dearborn in the United States July 13-15. Also in the finals were teams from China, the U.S., Japan, South Korea and Germany.
The contestants were required to present a constant-current charger with a charging efficiency of over 90 percent, according to Chen Ming-cheng (陳明正), a member of the Taiwanese team.
To meet the criteria was very difficult, Chen said, noting that the chargers made by several teams in the finals were not even able to transmit electricity.
The reason his team won was that the device it developed and fabricated is not just able to charge stably, but also has the features of constant current and constant voltage that together ensure the charging process is safe and reduces the depreciation rate, Chen said.
There is also a chance that their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will be granted a patent and go into mass-production, since all similar systems are still in the trial phase in Taiwan, Chen added.
The IFEC i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mpetition for innovation, conservation and effective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which is open to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 teams from recognized engineering programs in any location.
The competition is sponsored by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the Power Electronics Society, the Power & Energy Society, the Industry Application Society, th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 the Vehicular Technology Society and the Power Sources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By Hsu Chih-wei and Elizabeth Hsu)
ENDITE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