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校園新聞/媒體報導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跳到主要內容區
:::

臺科大校長顏家鈺認為,台灣當前最重要的課題,是必須改變社會大眾看待技職教育體系的觀念。

臺科大永續能源發展中心團隊經歷多年研究,發現如果將工業廢棄物的碘廢液,透過碘離子氧化產氫,不但可以大量降低過程中的用電,提升能源效率,更可以產生有價值的碘或碘化物。

臺科大語言中心於512日舉辦「2023第二屆臺科大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英文簡報競賽」,延續去年第一屆的簡報競賽活動,今年持續舉辦本活動藉此幫助本校學生深入瞭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相關議題,並對相關議題提出看法與解決辦法。

臺科大設計系副教授李根在帶領研究生舉辦「英國D&AD設計及廣告大獎年度展覽」,獲得2023年德國iF設計獎「溝通(Communication)」項目「活動/廣告(Campaigns / Advertising)」類別的肯定。iF設計獎由德國國際論壇設計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 Forum Design GmbH)舉辦,歷史悠久,堪稱設計界奧斯卡獎,2023年就有來自56個國家、將近11000件的作品參賽。在這之前,該展覽及視覺設計也早已橫掃國內外獎項,包含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年度獎、紅點溝通設計、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台灣4A創意獎等。

一年一度的臺科大設計系畢業展已於11日正式展開,去年疫情影響下,同學們紛紛針對遠距生活提案,今年作為「後疫情」的一年,展覽數從過往的40幾組一口氣躍升到65組,主題也相當多元,從循環經濟、災難應變到地方創生,當屆同學透過產品設計、包裝設計、服務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嘗試在畢業、出社會前,對世界勇敢提出改造的可能性。

教育部與臺科大、國立科技大學校院協會、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專科學校教育聯盟於510日攜手舉辦「2023未來技職教育論壇」,以【突破思維舊框架,技職未來無界限】為主軸,以短講搭配與談的形式,邀集教育部、技專校院和高中高職、產業界共同探討技職教育如何前進,打破過去的框架,協同合作,重新形塑臺灣技職教育的新樣貌。

你可知道當我們在欣賞音樂會、歌劇表演,或是戶外劇場演出時,台上優美樂章要能傳送到我們的耳朵,硬體每個環節可都是需要經精準設計,臺科大建築系教授江維華就是這些鬼斧神工工程幕後推手,如今他將多年研究心血及產官學合作的實務經驗出版『表演建築:美感與功能的交響』一書,與大家分享表演建築與聲學設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透過線上視訊與肯亞進行師資培訓工作坊、辦理遠端創新跨國共學課程,運用數位科技教育融入混成式教學,協助肯亞推動數位教育。

從最基層的監工,一步一腳印,穩健踏實地邁向專業經理人之路,國內最大統包工程承攬商中鼎集團副總裁暨中鼎工程董事長—臺科大傑出校友楊宗興,無疑是「萬丈高樓平地起」這句諺語的最佳詮釋者。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色彩與照明科技研究所陳建宇所長帶領的應用視覺光學實驗室團隊,以「高亮度車用浮空顯示技術」,於Touch Taiwan 2023「I-Zone全國創新智慧顯示專區」競賽中展出搭載於重型機車之浮空儀表的原型機,奪下大會最高首獎「友達發明獎」。

臺灣科技大學日前評選出12位校園傑出青年,其中女性囊括一半,外籍女同學則佔3位。6位女傑青分別是科管所碩士班Wareewan Tangsupthawee、應科所博士班候選人Luthviyah Choirotul Muhimmah、機械所博士班候選人 Shikha Sakalley、電機系三年級賴芯綺、材料所碩士班翁晟庭以及機械所碩士班陳奕㮀。

為深化雙邊尖端領域學術交流,臺科大校長顏家鈺與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校長施陶丁格(Prof. Ursula M. Staudinger)締約科研協議,結合兩校資源,校際學術研發合作,培育跨世代高階工程電資人才。

透過鍍膜有效提高油水分離過濾膜效能,解決油汙染的汙水問題!臺灣科技大學材料系朱瑾講座教授跨領域和臺大化工系童國倫教授團隊及明志科大材料系姚栢文助理教授、臺科大化工系江偉宏教授、臺大材料工程系薛承輝教授合作,三校團隊研究成果成功刊登在屬於自然期刊(Nature)旗下專業期刊的《npj Clean Water》刊物,此期刊為水處理和潔淨水方面的頂尖論文,相關研究成果亦獲得專利。

巴西南大河大學校長瑞契(Gelson Rech)3月30日率團前來本校進行訪問,與校長顏家鈺及化工系教授暨永續能源發展中心主任黃炳照,就研究人員交流及石墨烯技術應用合作交換意見,並為兩國在高科技及尖端應用等領域建立合作橋梁。

臺灣科技大學共4位教師榮獲「110年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包括:營建工程系蔡孟涵助理教授、色彩與照明科技研究所李宗憲副教授、工業管理系林希偉教授以及兩度得到殊榮的人文社會學科王維君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