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立志打造台灣MIT 台科大校長這樣布局」 媒體報導

立志打造台灣MIT 台科大校長這樣布局

English Career

立志打造台灣MIT 台科大校長這樣布局,報導共1張

台科大顏家鈺 立志打造台灣MIT

 

去年(2021)二月上任至今,我以打造台灣科技大學成為台灣MIT設為經營藍圖,期望透過台灣高教的研究環境帶動業界,成為有研究能量又對產業發展有影響力的大學。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特色是擁有許多資源充沛、能量豐富的實驗室,引領最新技術的發展潮流,企業會不斷向實驗室學習,以維持跟得上時代演進的技術。我認為,台灣也應該有這樣的實驗室,帶領著企業,透過雙方緊密的合作提升整體國家的競爭力。

強化產學合作 企業搶著要

為了實踐台灣MIT的目標,台科大今年申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計畫,也獲教育部核准成立產學創新學院,與台達電、正崴等十多家企業合作,以智慧製造、人工智慧、能源永續科技為主軸,共同培育重點產業人才,目前已經順利完成招生。

我希望未來學生的實作訓練能更扎實,讓台科大的學生不只有實務能力,還要能有研發改進的能力,並能批判性思考;不但能操作設備,還要能解決和進而研發提出問題,改善設備;學生還能從與產業互動的實務中獲得直接的訓練。這整體的效益與好處,不只是培育台灣的產業人才,更能讓大學的研究能量對產業發展產生影響力,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產業貢獻更是重要的。

就我觀察,台灣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從高端到基層,都需要有更完善的規畫。為了因應各家企業對不同人才的需求,台科大不僅有尖端的研究,還模擬工廠環境,打造近似現場的操作,提供學生硬體和實務訓練,讓他們累積實際接觸產業、設備的經驗,培養出最具競爭優勢的人才。畢業生進入公司或工廠後,適應力非常好,能快速上手。

未來我想要加強台科大研究中心的發展,透過這些研究中心與產業的相互碰撞、學習,讓學校的研究和技術可以更大範圍的應用在產業中。像是電池、電力、電控三電領域、5G通訊和應用、IOT、網路安全、機械的部分,我們都希望透過學校經費來引導研究,讓這些炙手可熱的領域能更凸顯出來,成為引領產業的要角。

多元文化融合 促成國際化校園

除了以培育專業度高、技術性強的學生聞名業界,台科大也因為在國際化起步較早,擁有近千名修讀學位的外籍生,是全台最多外籍生的研究所,以印尼學生最多,其次是越南、衣索比亞,還有來自泰國、東歐等27個國家。其中工程相關領域,以及商管和電資領域的外籍生最多。我也期待在多元組成的環境下,國際化的校園裡能培養出多元的人才。而隨著全球發展速度加快,越來越多外籍校友留在台灣找到教職,或進入企業,在當前台灣人才短缺的緊急時刻,台科大的國際人才也為台灣補上人才缺口。

面對全球化趨勢,台灣國際化的應用科技人才具有高度競爭力,因此我不斷強調,英語能力是未來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台科大國際化起步較早,在校內已經有一個成熟的國際化環境,不論是在大學校園內或是實驗室的環境,學生都能獲得與國際公司互動、工作的經驗,我也鼓勵學生把握機會出國交換、實習,為了幫助學生減輕負擔,台科大也提供許多出國交換的獎學金,期許學生可以在異國累積國際經驗、人際關係與視野。

專業知識+實務能力 培育優秀人才

未來產業與社會的發展,已不能仰賴傳統單一專長的專家,而是強調跨領域學習、綠色技術、創意創新,最重要的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與全球關懷的新一代專業人才。台科大的學生身處國際化校園,加上多元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培養出解決問題的絕佳實務能力,以及永續發展目標的信念。期許台科大能引領台灣技職教育,翻轉學生思考與學習方式,培育多元能力與素養,讓學生無懼未來變化;技職學生可以跳脫原有框架,以無界限的思維,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

面對未知的未來,我不斷告訴學生要開始學著為自己負責,對任何事情要有認真投入的態度、獨立思考的能力、能主動自主自發、能勇於嘗試。大學生活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的挑戰,不需要感到害怕,而是要正面對決,努力去克服。希望學生能善用學校的各種資源和設施,不論是與導師多互動,多問問題,參與各式的演講,參加社團,多花時間充實自己,都能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整理/程芷盈;圖片提供/台科大)

About顏家鈺

現職:台灣科技大學校長

經歷:台灣大學工學院院長、中華工程教育學會認證執行委員會召集人、國科會工程處自動化學門召集人,中華民國自動控制學會理事長

得獎紀錄: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學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機械系博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系碩士、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專長領域:奈米操控、嵌入式系統、精密伺服

English Career: https://www.englishcareer.com.tw/people-view/university-ceo/ntust_president/

 


立志打造台灣MIT 台科大校長這樣布局

經濟日報

立志打造台灣MIT 台科大校長這樣布局,English OK報導共1張

台科大校長顏家鈺表示,台科大有良好的研究和產學基礎,具實務能力的學生、畢業生的高就業力等優勢,

未來更要強化學校和企業緊密合作,期望打造成台灣的MIT。(圖片提供/台科大)

    English OK 整理/程芷盈

去年(2021)二月上任至今,我以打造台灣科技大學成為台灣MIT設為經營藍圖,期望透過台灣高教的研究環境帶動業界,成為有研究能量又對產業發展有影響力的大學。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特色是擁有許多資源充沛、能量豐富的實驗室,引領最新技術的發展潮流,企業會不斷向實驗室學習,以維持跟得上時代演進的技術。我認為,台灣也應該有這樣的實驗室,帶領著企業,透過雙方緊密的合作提升整體國家的競爭力。

強化產學合作 企業搶著要

為了實踐台灣MIT的目標,台科大今年申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計畫,也獲教育部核准成立產學創新學院,與台達電、正崴等十多家企業合作,以智慧製造、人工智慧、能源永續科技為主軸,共同培育重點產業人才,目前已經順利完成招生。

我希望未來學生的實作訓練能更扎實,讓台科大的學生不只有實務能力,還要能有研發改進的能力,並能批判性思考;不但能操作設備,還要能解決和進而研發提出問題,改善設備;學生還能從與產業互動的實務中獲得直接的訓練。這整體的效益與好處,不只是培育台灣的產業人才,更能讓大學的研究能量對產業發展產生影響力,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產業貢獻更是重要的。

就我觀察,台灣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從高端到基層,都需要有更完善的規畫。為了因應各家企業對不同人才的需求,台科大不僅有尖端的研究,還模擬工廠環境,打造近似現場的操作,提供學生硬體和實務訓練,讓他們累積實際接觸產業、設備的經驗,培養出最具競爭優勢的人才。畢業生進入公司或工廠後,適應力非常好,能快速上手。

未來我想要加強台科大研究中心的發展,透過這些研究中心與產業的相互碰撞、學習,讓學校的研究和技術可以更大範圍的應用在產業中。像是電池、電力、電控三電領域、5G通訊和應用、IOT、網路安全、機械的部分,我們都希望透過學校經費來引導研究,讓這些炙手可熱的領域能更凸顯出來,成為引領產業的要角。

多元文化融合 促成國際化校園

除了以培育專業度高、技術性強的學生聞名業界,台科大也因為在國際化起步較早,擁有近千名修讀學位的外籍生,是全台最多外籍生的研究所,以印尼學生最多,其次是越南、衣索比亞,還有來自泰國、東歐等27個國家。其中工程相關領域,以及商管和電資領域的外籍生最多。我也期待在多元組成的環境下,國際化的校園裡能培養出多元的人才。而隨著全球發展速度加快,越來越多外籍校友留在台灣找到教職,或進入企業,在當前台灣人才短缺的緊急時刻,台科大的國際人才也為台灣補上人才缺口。

面對全球化趨勢,台灣國際化的應用科技人才具有高度競爭力,因此我不斷強調,英語能力是未來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台科大國際化起步較早,在校內已經有一個成熟的國際化環境,不論是在大學校園內或是實驗室的環境,學生都能獲得與國際公司互動、工作的經驗,我也鼓勵學生把握機會出國交換、實習,為了幫助學生減輕負擔,台科大也提供許多出國交換的獎學金,期許學生可以在異國累積國際經驗、人際關係與視野。

專業知識┼實務能力 培育優秀人才

未來產業與社會的發展,已不能仰賴傳統單一專長的專家,而是強調跨領域學習、綠色技術、創意創新,最重要的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與全球關懷的新一代專業人才。台科大的學生身處國際化校園,加上多元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培養出解決問題的絕佳實務能力,以及永續發展目標的信念。期許台科大能引領台灣技職教育,翻轉學生思考與學習方式,培育多元能力與素養,讓學生無懼未來變化;技職學生可以跳脫原有框架,以無界限的思維,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

面對未知的未來,我不斷告訴學生要開始學著為自己負責,對任何事情要有認真投入的態度、獨立思考的能力、能主動自主自發、能勇於嘗試。大學生活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的挑戰,不需要感到害怕,而是要正面對決,努力去克服。希望學生能善用學校的各種資源和設施,不論是與導師多互動,多問問題,參與各式的演講,參加社團,多花時間充實自己,都能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

About顏家鈺

現職:台灣科技大學校長

經歷:台灣大學工學院院長、中華工程教育學會認證執行委員會召集人、國科會工程處自動化學門召集人,中華民國自動控制學會理事長

得獎紀錄: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學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機械系博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系碩士、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專長領域:奈米操控、嵌入式系統、精密伺服

本文由《English OK》提供

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1/6364205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