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跨校交流齊聚東澳 共築地方永續實踐」媒體報導

首頁 > 即時新聞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跨校交流齊聚東澳 共築地方永續實踐

中央社/ 2022.07.22 15:51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722 15:51:23)為促進USR計畫橫向對話與連結合作,積極宣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在劉志成副校長率領下,辦理5場交流活動,帶領本校團隊成員實際參與各項USR計畫的實踐內容,滲透式學習各計畫於不同實踐場域推動的特色,一同發揮正向的前進力量。

臺科大於714日辦理跨校交流活動,以宜蘭縣南澳鄉為出發點,當地有許多泰雅族部落,邀集共同於東澳深耕實踐的USR夥伴-宜蘭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進行交流分享,深入走訪USR在地場域,包括「臺科大-行動工程師培育計畫」東澳國小,以工程領域為出發點,協助部落水資源永續利用、建造泰雅族傳統家屋;「宜大- Tayal(大同、南澳)原鄉部落產業亮點計畫」八福原地,以當地農產特色(如:馬告、段木香菇、高冷蔬菜等),協助活化部落在地產業;「陽明交大- 部落之星:智慧偏鄉培力計畫」東澳文健站,以醫護領域為主,建立原民智慧及數位健康科技解決偏鄉的健康需求。

推動此次活動的臺科大校發中心邱建國主任(同時為「社區更新活化與韌性提升-以公館城南聚落為例」計畫主持人)表示,USR是學校教育與國家社會關係十分重視的一環,此次將三所學校同聚於此,相互交流USR成果實屬難得,藉由了解各校執行作法,可吸收到不同領域實作經驗,對學校、社會與國家皆有相當正面的影響,期望能以此次交流為出發點,開啟三校未來更多的合作與交流機會,共同成長,達到互利、互補三贏局面。

臺科大蔡伸隆老師表示,這次三校USR交流是一個非常特別及珍貴的經驗,團隊不約而同選在東岳部落作為執行場域,然而,實踐內容都不太一樣。例如:以理工科見長的臺灣科技大學,以協助興建具部落及文化傳承特色的硬體建設為主。以醫療著名的陽明交通大學,以偏鄉醫療照護及長照人才培育為主。而農林專業起家的宜蘭大學,工作的內容則是偏向協助發展及推廣部落特色農作物與其高值化。透過交流互訪活動,看見不同團隊特質及值得學習的特長,對於未來計畫執行著實獲益匪淺。此外,三校團隊承諾締結成夥伴學校,共享與整合相關資源,期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加值成效,作為大學社會責任跨校整合的典範。或許,往後的東岳部落將不在有臺科大團隊、陽交大團隊、或是宜大團隊,到時將只有一個「我們」團隊,而這個「我們」除大學教師與學生外,也包含部落耆老與青年,是目標一致的「我們」。

為了讓臺灣其他族群更加瞭解泰雅族獨特傳統文化,藉由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支持,3校推動當地USR的豐碩成果,重現富有獨特美感的傳統篝火屋、原鄉部落農產推廣、原民健康促進等,讓原民傳統文化能在年輕人們心中代代傳承、不斷延續。

雖然近年來全球受國際疫情影響,臺科大-行動工程師團隊在國外施作場域稍有受阻,然而團隊並未因此而停滯,進一步將過去在國外場域建立的基石、累積的力量與經驗,複製、内化、反饋到臺灣場域上,過去三年,臺科大學生在東岳部落協力拉設冷泉管線、設置生態池及魚菜共生等。另外,原民文化是臺灣社會珍貴資產,在食、衣、住、行都方面皆有獨特美感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在今(111)年暑假,由泰雅族資深匠師韋建福先生與專業團隊,親自帶領15位學生一同施作,攜手建造泰雅族傳統家屋,家屋一石一木,透過匠師指導由學生的雙手建造而成。

材料系大二莊宜媗同學表示,行動工程師計畫讓我們有機會跳脫課本中的理論,實際到東澳國小,親自參與家屋的每個過程,包含挖土、搬木頭及屋子成形等。每個角落都充滿濃厚回憶與情緒,有困惑、有疲累,更多的是成就感。一個月裡,大家從熟悉到陌生,從白皙到黝黑,從生澀到獨當一面。活動中多了一份很特別很精彩的經歷,每個人都有親眼可見的成長。未來回顧這段日子,一定會很自豪跟別人分享有關那一棟家屋的點滴。

電子系大三俞飛揚同學表示,活動前,知道要來東澳蓋傳統泰雅族家屋,心想能夠用雙手就達成目標,估計是輕而易舉的事,上工才發現並非所想的簡單。從要打兩公尺深的地基,到架高500公斤大樑及石板,且全部材料都要另外加工才能作為建材使用。另外還有許多細節,如綁藤、批石板、裁竹片,看似簡單東西,處處都是學問。經由韋老師團隊帶領下,手把手教導我們構建家屋,也在下工後的休息時間聽韋老師述說泰雅族故事,深度了解泰雅族的文化。

新聞原文網址:https://n.yam.com/Article/20220722197943

瀏覽數: